•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智能装备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造快讯 » 正文

    “鱼脸识别”来了!商业化价值远不止数十亿美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8 08:45:47    浏览次数:58    评论:0
    导读

    如果你经常出差,对面部识别应该不会陌生。如今,面部识别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动物领域。在不久的将来,或许“鱼脸识别”、“牛脸识别”将风靡全球,引燃新一轮市场爆点。 “鱼脸识别”来了!商业化价值远不止数十亿美元  一般来说,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主要方式是看“长相”,也就是面部容貌。对于人类而言,准确辨识身边熟

          如果你经常出差,对面部识别应该不会陌生。如今,面部识别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动物领域。在不久的将来,或许“鱼脸识别”、“牛脸识别”将风靡全球,引燃新一轮市场爆点。

                                                     

                                                              “鱼脸识别”来了!商业化价值远不止数十亿美元
     
      一般来说,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主要方式是看“长相”,也就是面部容貌。对于人类而言,准确辨识身边熟悉的人基本都能做到,但是如果要辨别更多陌生人或是其他人种的人,那就有些困难了。这时候,面部识别技术就体现出了其巨大优势。
     
      近些年来,在人工智能崛起的大背景下,生物识别技术开始迎来快速发展,并加速走向商业化。目前,生物识别细分领域中的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技术应用愈发广泛,遍及家庭、园区、商场、交通枢纽等诸多场景。而现在,面部识别技术正逐步走出人类世界的“国门”。
     
      “鱼脸识别”价值巨大
     
      面部识别也被称为人脸识别,可见其发展之初是以人类的脸部为应用对象的。事实上,面部识别的商用此前的确集中于人类生活的各个场景。但如今,国外一些企业开始探索将面部识别技术应用在动物领域,例如海洋的主要成员——鱼。
     
      目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鱼类都是主要的食材来源。特别是鱼类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宣传,更是推动其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首选菜肴之一。据公开数据统计,来自全球海洋养殖场的鱼占据了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并且这一比列还在持续上升。
     
      不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健康因素对鱼的产量影响甚大。如果能正确、及时应对鱼群、乃至某一条鱼的健康问题,那么将有利于大幅提高产量。因此,开发“鱼脸识别”技术正成为很多海洋养殖企业的选择。
     
      据了解,当前“鱼脸识别”技术主要针对大西洋鲑鱼。通过“鱼脸识别”技术,海洋养殖企业能够快速获取鲑鱼的眼睛、嘴巴和鱼鳃等“面部”特征,收集到关键的一些数据,从而追踪鱼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那些患病的鱼。
     
      业内专家表示,及时发现疾病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对于鱼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鱼脸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患病的鱼,提高诊治准确性,并降低鱼群死亡率。据预测,如果能够高效应对鱼类疾病,将可以为全球海洋养殖业挽回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对于很多企业和以海洋经济为主的国家来说,“鱼脸识别”技术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是巨大的。
     
      面部识别迎来崭新机遇
     
      从楼宇安防到机场、火车站安检,从金融服务到公共服务,从身份验证到移动支付,面部识别技术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张,市场潜力持续兑现。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面部识别市场规模超过40亿美元,到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78亿美元。
     
      由于国情、法律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面部识别在我国的发展显然更为迅速。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面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上还有一定疑虑,特别是很多普通民众高度重视个人信息安全,不愿意向公共机构或是企业让渡隐私权利。
     
      的确,在互联网愈发普及,智能化、数字化快速推进的今天,虽然生活、生产更为便利,但是也导致网络安全隐患日益严峻。人们的个人信息被轻易收集、利用,甚至是非法转卖。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收集的数据都是人体关键特征信息,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一旦被泄露将产生严重后果。
     
      所以,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面部识别技术应用的监管,规范相关企业对于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储存;另一方面,开拓面部识别技术应用新方向,大力推动面部识别向动物领域拓展应用也是一条康庄大道。
     
      实际上,除了鱼之外,牛、猪等人类肉食来源动物也已经开始应用面部识别技术,以优化监测管理。与人类相比,动物的“个人隐私”显然没有那么敏感,因此类似于“鱼脸识别”、“牛脸识别”等技术有望获得更快商用,这是一片不可忽视的广阔市场。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sk77.cn/news/show.php?itemid=964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智能装备网 0769-33393889-

    粤ICP备14079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