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智能装备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 » 正文

    网红波士顿动力这么火,服务机器人的买单春天来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6 14:14:12    浏览次数:299    评论:0
    导读

    在10月12日曝光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除了慢跑、后空翻、偷偷开门之外,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现在已经能完成机器人界的体操式动作了,轻轻松松连跳三级高台阶。 YouTube网红波士顿动力这么火,服务机器人的买单春天来了吗?  然而在外媒漫天热捧中,仍然有网友吐槽:“网红”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是只能活在YouTube上的演员

          在10月12日曝光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除了慢跑、后空翻、偷偷开门之外,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现在已经能完成机器人界的体操式动作了,轻轻松松连跳三级高台阶。

                               

    YouTube网红波士顿动力这么火,服务机器人的买单春天来了吗?
     
      然而在外媒漫天热捧中,仍然有网友吐槽:“网红”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是只能活在YouTube上的演员。虽然之前有消息称波士顿动力将在2019年实现商业化,但“运动能手”的商业化未来还是颇有迷雾。
     
      在刚刚结束的2018国际服务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上,业内的专家、学者也探讨了这个迷思。
     
      内忧外患的机器人产业
     
      此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达6500余家,而在2014年,国内机器人企业还仅仅只有400多家,这样增长速度实在令人咋舌。
     
      其背后除了技术驱动、资本助推之外,更多商业化的场景正在被持续挖掘,这也在某种层面决定了当前一些学者对机器人的分类。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分类,机器人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涵盖了个人/家庭机器人、专业机器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丁宁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他认为工业机器人之外,服务机器人包括三大类:专用服务的特种机器人、公共服务的机器人、用于个人以及家用的机器人。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在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36.33万台,与2016年的30.87万台同比增长17.7%。业内普遍认为,当下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丁宁院长认为仿人手臂的工业机器人之所以成熟,是因为作业任务明确、稳准快、作业环境封闭可靠、能源供给持续可靠等因素。
     
      然而尽管如此,就在这个月的4号,协作机器人先驱,美国知名机器人企业Rethink Robotics宣布倒闭关门。
     
      套用一位业内专家的解释:当前的机器人问题依然很多,一是运行的稳定性,目前故障率较高,识别感知受外界自然条件和设备设计制约;日常维护保养不便,大部分问题还需要厂家技术人员;三是内网通信和PMS互通没有解决;四是非接触式检测手段有限,目前还停留在四年前。
     
      相比之下,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为复杂,整体环境较之工业场景也颇为松散,多种因素交织下,让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化显得“扑朔迷离”。
     
      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在视频中运动灵活,秒杀众多机器人同伴,但从实际应用来看,成本高、维修难、能耗大、噪音强……最终让这些“跑酷能手”颇为鸡肋。当然,波士顿动力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包括其绝策算法、贝叶斯分析能力、机器视觉解决方案等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商业潜能是让人信服的。
     
      服务机器人的第一个峰值已过?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云栖大会上推出天猫精灵太空蛋、天猫精灵天空梭两款服务机器人,瞄准酒店、医院、写字楼、餐厅等垂直应用场景;在上海现代艺术馆,优必选正式发布年度战略新品“悟空”;Rokid、优必选等公司与电信签署采购确认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服务机器人产业还是蛮热闹的。
     
      根据IF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达到92.5亿元,预计2020年将快速增长至156.9亿美元。
     
      在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医疗、金融、仓储/物流、客服、餐饮等领域是目前的主力战场,其中,诞生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机器人餐厅等代表性产物。而在家庭/个人服务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其中,教育机器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科沃斯、优必选等企业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除了我们熟悉的围绕家庭场景的教育、陪伴乃至扫地机器人之外,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场景,面向专用服务,诸如城市建设维护、海洋探索、建筑施工、救灾等的特种机器人。
     
      这一类的机器人应用场景非常明确,它们内部机械的设计制造也是最大化地去针对场景做优化,比如用于桥梁检测的爬行式机器人,它们身材矮小,但是吸附力极强,能够感知桥梁本体的一些问题。
     
      虽然“年轻”的服务机器人产业是最接近人类生活,也是当前这一产业内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分支,而且伴随人工智能技术新的突破,也给服务机器人产业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地。
     
      但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认为,不能过度依赖AI,后者解决不了所有机器人关键问题的,诸如设计、核心部件、规模化制造等。另外,就当前而言,虽然机器人产业已经有所成果,但是一些核心技术、应用基础以及法律及伦理等尚需突破。对于这些“突破”,王田苗预计将会在2020年到2030年发生。
     
      小觅机器人创始人庞琳勇认为服务机器人产业的第一个峰值已经过了,此时正处于第二个高峰的爬坡期。对于现在的服务机器人企业来讲,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谁买单?”这就牵涉到了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落地的问题。
     
      谁买单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
     
      “卖给谁?”问题的背后,服务机器人企业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在已有市场里获得客户,更多的还要寻求应用新场景,寻求新客户、新机遇。
     
      以特种机器人为例,它虽然满足了城市的运维以及一些突发情况的应急,但是标准化依然是关键,而标准化的背后就是大规模应用的考验。
     
      在机器人产业一向独领风骚的日本,他们也在用“试验田”的形式去关注机器人在公共服务场景下的应用,对于日本本土的机器人企业来说,市场规模依然是瓶颈。日本国立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研究员野田五十树表示,他们提出一个方案——两面性技术,一个技术使用在多个领域。以灾害机器人为例,它的市场商业化是比较单一的,但是当它和建筑、灾害、巡检等功用三合一的时候,就是另一番情景了。
     
      在灾害事故多发的日本,灾害机器人在平日里负责检查和维修房屋桥梁,一旦灾害发生,其将投入救灾中。
     
      用艾米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李方友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模块化”设计。于服务机器人而言,模块化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商业价值,于服务机器人企业而言,“一种技术/产品多个用途”打法意味着产品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落地和商业化实现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高峰论坛发布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在商业化方向上,却给出了一个颇让人意外的结论。《服务机器人(生产方VS用户)市场调查问卷》的调查显示,生产者与用户之间在某些方面的需求和供给出现了很大的落差。比如这个对机器人的需求,鉴于独生子女、老龄化等,很多机器人企业认为这里将是一块巨大的市场,但是从用户的调查结果来看,需求远远低于预期,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反之,在个人娱乐、提升家庭生活便捷等需求上,更加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根据调查结果,仅有63%的用户对服务机器人有一些了解,但是不全面。另外还有选购机器人看重因素、机器人主要功能等多方面的数据,从整体来看,只证明了一件事——在很多方面,机器人企业对用户的把脉并不是很准确,中间是存在误差的。
     
      当然,我们不排除调查可能存在的偏差。但是或许也给企业一个提醒,当他们在寻找商业化应用场景的时候,需要更多理性客观的数据调研,而不是仅仅关注浮在表面的虚热市场大环境。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sk77.cn/news/show.php?itemid=94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智能装备网 0769-33393889-

    粤ICP备14079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