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智能装备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从最后一公里到五十米,未来都将由机器人搞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04 16:01:00    浏览次数:1021    评论:0
    导读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给电商行业和外卖行业的终端配送问题,带来了良好解决方案,未来随着在技术、法律和普及度上的不断完善,机器人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主力军。从最后一公里到五十米,未来都将由机器人搞定!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懒人经济的日渐兴起,人们网上购

         【中国智能制造网 本站原创】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给电商行业和外卖行业的终端配送问题,带来了良好解决方案,未来随着在技术、法律和普及度上的不断完善,机器人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向前发展的主力军。

    从最后一公里到五十米,未来都将由机器人搞定!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懒人经济的日渐兴起,人们网上购物和网上订餐的行为越来越多,相应的推动了网络电商行业和外卖行业的发展。
     
      对于这两个行业来说,最后的配送环节至关重要,但由于成本、效率、安全等因素限制,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五十米的配送问题,成为了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
     
      面对这一问题,企业长期在寻找一种高效、便捷而又安全的配送方式予以解决。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如今,这样的方式终于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无人配送模式,正在给行业的发展转型和升级带来新思路与新曙光!
     
      解决最后一公里,快递机器人走上马路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以京东、阿里、菜鸟等为首的电商企业迎来了快速崛起,电商经济的火爆,让这些企业的订单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快。
     
      但与此同时,繁多的订单也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配送压力。最后一公里如果继续采用传统配送方式的话,受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影响,不仅用户体验差,企业的发展也将受到限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电商企业已经开始朝着无人配送的方向转变。今年6月份,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就首次出现在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之中;同月,京东快递机器人还在北京、西安、贵阳等多座城市试点运营;7月份,真机智能的真机小黄马无人配送机器人也在广州一些小区内开工上岗......
     
      今年以来,以京东为首的电商企业不断发力快递机器人,借助机器人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仅顺应了行业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当前万物互联、人机互动、智慧便捷的发展大方向。
     
      完成最后五十米,跑腿机器人穿梭楼宇
     
      对于另外一个外卖行业来说,庞大的骑手大军虽然能够完成配送中99%的路程,但面对将外卖交到食客手上的最后50米路程,很多时候单靠骑手无法完成。
     
      例如对于不少高档小区和办公楼宇来说,出于安全考虑就会明文禁止外卖骑手进入。为应对这种情况,目前,不少小区和办公楼正在计划或已经将最后五十米的配送任务,交由机器人来完成。
     
      近日,虹桥万科、国投大厦、金桥国际中心等上海部分写字楼,就出现了帮外卖小哥跑腿的配送机器人。在外卖小哥无法入楼的情况下,只需将外卖放置到机器人体内,再设定好送货位置信息,机器人就能够自动上楼完成最后五十米的配送。
     
      未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有望成为各小区和楼宇管理的主力军,通过在小区和楼宇间来回穿梭提供帮助,机器人将不仅仅完成外卖最后五十米的配送任务,更可能成为人们的贴心智能管家。
     
      从一公里到五十米,这些问题还需解决
     
      不过,虽然机器人的应用为电商行业和外卖行业的终端配送问题,带来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但根据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五十米情况的不同,它们也还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需待解决。
     
      对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快递机器人来说,由于它们要真正走上车来车往的马路,相关的交通问题就需重点关注。一方面在技术上需要保证快递机器人自身行驶安全,同时不对行人和车辆带来事故危险和隐患;另一方面在法律上也需要对快递机器人在上路行驶、安全防患和事故追责处理等方面进行空白填补。
     
      而对于解决最后五十米问题的跑腿机器人来说,其应用需要行业企业与小区、楼宇等物业达成良好合作,需要转变用户习惯,需要产业上下游联合培育市场,因此要进行普及和大规模应用难度不小。
     
      受技术、法律和普及三大因素限制,目前配送机器人的发展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使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未来如果能在技术上变得更加智能和具有交互性,在法律上填补机器人规范和管理的空白,并且在商业落地上实现全民普及,配送机器人或将更好的助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sk77.cn/news/show.php?itemid=124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智能装备网 0769-33393889-

    粤ICP备14079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