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智能装备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造快讯 » 正文

    “多云”时代已来临 公有云成布局焦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9 08:37:04    浏览次数:54    评论:0
    导读

    当前,企业上云已成大势所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类型的云服务正为企业完成现代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多云”时代已来临 公有云成布局焦点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先后开展了云计算试点和示范项目,各地区的云计算产业正快速推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云计算已经逐步应用于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

          当前,企业上云已成大势所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类型的云服务正为企业完成现代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多云”时代已来临 公有云成布局焦点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先后开展了云计算试点和示范项目,各地区的云计算产业正快速推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云计算已经逐步应用于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为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例如:《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
     
      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我国云计算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建设正稳步开展。其中,公有云为政府转变服务模式、企业转变运营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了研究人员的认可。
     
      近两年,在多重利好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公有云的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2017年,我国公有云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260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超过50%。在此期间,互联网企业需求的高速增长、传统企业上云进程不断加快等因素,都促使我国公有云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公有云市场中,云主机和云存储是应用比例较高的两种产品。在细分市场中,IaaS市场保持着高速増长的发展态势。2017年,laaS市场规模超过了148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超过75%。与此同时,Paas市场规模为11.6亿元,较去年增长了5.26%。
     
      随着公有云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火热,众多企业开始将公有云视为布局的重点。凭借技术优势和广泛的行业布局,阿里云占据着我国公有云超过30%的市场份额;腾讯云依赖于其活跃的社交平台和庞大的用户规模,抢占了超过10%的市场份额。此外,金山云重点布局视频、游戏等垂直市场,在公有云市场中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除了这些企业外,百度、小米、华为等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云计算前沿技术进行研发。众多企业之所以布局云计算,与云计算本身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是密不可分的。借助云计算技术,企业可以更好的对机密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并与其他企业进行更顺畅的沟通和交流。
     
      从总体来看,云计算是新技术和新思维对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一场新型改造,带动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加速向现代化方向转变。云计算按需付费、弹性灵活的优势,可以大幅降低中小企业的试错成本和创新代价,并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稳定的新技术平台。
     
      自“云计算”概念被首次提出至今,云计算不仅改变了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也改变了企业的运行模式。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成熟,公有云、私有云等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云技术所具有的商用价值也将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云计算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相比,我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整体相对较小,技术研发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云计算的应用范围还有待拓宽。
     
      实际上,以阿里云、腾讯云、UCloud为代表的中国厂商要想拓展云计算海外市场,并与AWS、微软等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就必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快技术研发。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sk77.cn/news/show.php?itemid=1039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智能装备网 0769-33393889-

    粤ICP备14079244号